查看原文
其他

李录和他的现代化系列

2014-09-23 楚歌 忆乡坊文学城

(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 题图来自李录的新浪博客)


李录者,何人?高晓松是这么定义的,“李录,25年前春游代表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候选接班人最后入围三人之一。我在洛杉矶之死党,加州五大钻石王老五之一。”李录是南京大学的,据说当年他原来是报考了北大的,但是他听说南大的物理系是最好的,就劝说当年的录取人把他改录到南大了。但是他是南加州北大校友会的董事会成员,每年北大的年会他都是白金赞助人,每年他的广告都是Charlie Munger的那本穷查理宝典。


我第一次见到李录是在北大校友会的年会上,那一年的特邀嘉宾是六六。据说是李录请来的。六六说李录是她的精神导师,李录说六六是天才,他陪着六六,表情很严肃的样子,不苟言笑,拒人与千里,别人要和他合影,他也是推辞。到了第二年的年会,看见他和一个高个美女在跳舞,脸上带着笑,原来他会笑啊。有一年在南加州尔湾举行的松竹梅的野餐会上,他带着他的两个女儿来了。这样的平民活动他也参加?看来他是深得Charlie Munger的深传:融入生活(engage life),不与现实生活脱节。这次活动,他的女儿抽到了大奖。原来好运气也是可以遗传的啊。


去年的北大校友会年会他是博雅论坛的特邀嘉宾。他讲的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 47 32215 47 15262 0 0 3308 0 0:00:09 0:00:04 0:00:05 3308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当时就想,哇塞,原来这哥们这么能侃啊。到了听众提问的最后阶段,主持人说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了。没想到李录说,没关系,有问题的都问,我一起回答。结果他把问题都归了类,说,问的问题无非是这三类。他遂一一作答。这可真是本事,能化繁为简,化零为整。


闲话少说,他的这个现代化系列真的很有意思,给我一种eye open的感觉。我对于好文章的定义很简单,我看得起劲,而且最重要的,看完了还想写点什么。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和道路。三个焦点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与西方差距悬殊?中国如何能赶上西方?赶上以后的中国是什么样?非常有意思的是习近平最近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俨然饱览群书,知识面广(李录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法学,和MBA三个学位,那可比唐骏的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难拿多了)。文章引用的各种数据,理论,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有一些观点理论我是略知一二的,但是大多数是第一次听说。比如米兰科维奇循环,比如Rebecca Cann的非洲夏娃理论,Diamond的地理位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又比如Ian morris用能量的摄取与文明发展挂钩,用图表展示东西方发展的区别。我看了觉得耳目一新,很长见识。


作者前几章主要是讲述文明的轨迹,划分和各个文明的特点,瓶颈和发展趋势。我一看他把人类文明划分成1.0,2.0,3.0,就乐了,难不成李录是四娘(郭敬明的昵称)的粉丝?郭敬明的小时代就是什么1.0折纸时代,2.0虚铜时代,3.0刺金时代。真是太欢乐了。不知道他把工业文明以后的文明化分为3.0有何深意?似乎把工业文明划分成3.0,科技文明划分成4.0也有道理啊。


不过,他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综述和描述还是非常清晰,而对于现代化的诞生(第八章)和现代化有无可能在中国诞生(第九章)的阐释也非常让人信服。他提到科技文明诞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大西洋经济的形成,而其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无政府的自由市场经济。因此中国的王权政权注定现代化不可能made in china。我觉得整个推理非常有意思,从新大陆,到大西洋经济,到新思潮,到市场经济,到现代科学,到工业革命,一环套一环,非常有说服力。不知道他的这个观点是不是原创?还有,1776这一年的重要性(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美国的国父们发表《独立宣言》,瓦特发明蒸汽机),李录是头一个注意到的吗?还是以前就有这方面的著述。


另外也是在第八章,他提到人永远追求结果平等,接受机会平等。我觉得有一点点牵强。不知道他说的平等是equalization,还是fairness。我觉得人类的本性是追求制度的公正和平等。对于特权阶层的不满才会爆发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我同意机会平等的社会能长治久安,但是为什么是对结果平等的追求使得人类文明的进步会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呢?这个很让我迷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隔壁张三看到你香车美女,他也想要啊,可是不是想要就能要到的啊?现在非洲这么落后,他们也想进步啊,可是,光有这个追求有啥用,还得技术,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推动,比如现在中国想发展非洲市场,这就是一个很强的外因,感觉作者对这个还阐释的不够透彻。


第11章,现代化的本质里,作者提出1+1>4的观点,思想的交换和信息共享让规模效应成倍放大,因为“不同的思想交换的时候,交换双方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对方的思想,而且在交流中还碰撞火花,创造出全新的思想”。这个我完全同意,我因此认为Andriod比Apple更有市场,因为Android是开放性的,它会聚集更多的智慧,更多的产品开发,希望多年前Apple被Windows打败的历史不要重演。我想起早几年看的物理学家陈之藩的文章,他写当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如果不是那么早出名,就不会那么早决裂,两个超智慧的脑袋在一起,思想的碰撞还不知道要产生多少伟大的理论呢,信然!


后面几章,作者对于中国未来道路的预测,很有新意,也很有说服力。他分析中国的混合经济为何能获得巨大成功。我们一般知道的理论是走前人走过的路,当然要快,作者则提到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相辅相成,政府把基础设施都建设好,市场经济才能更大的发挥出来。看看中国的高铁修的多快,覆盖面多广啊。美国现在也想修高铁,但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在这个时候就拖后腿了。大家都是想着自己的利益。一个法案通过要好几年。真正动起工来还不知猴年马月了。这就是民主的制限性。作者对此也有论述。作者还提到将来的经济还是要主要依靠看不见的手。问题是政府能撒开手让市场完全做主吗?那些既得利益的机构愿意放权吗?没有政治制度改革做铺垫的经济改革能行得通吗?


在文化方面,作者预测中国文化的突破是对传统文化的复新。作者提出了六伦的概念。主要围绕诚信的问题。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诚信其实是非常认同的,董仲舒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就有信。其实信和义一直都在那,我觉得它们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破封建,把老祖宗的好东西都扔掉了,中国成了没有信仰的国家。这个最好的比照就是台湾了。文化同根同源,为什么台湾社会总体来说要和谐很多?人口素质要高呢?就是周围许多台湾朋友,也让我感到温、良、恭、俭、让在他们身上很好的体现。当然,也许是台湾民众很多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原因。


作者在政治篇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建议过于简单,没有太多新意,不知道是不是心有顾忌,还是实在没有高招,对于高薪养廉我是非常不赞同的。没有严厉制度的监督和透明化的操作,廉洁就是一句空话。人性是经不起诱惑的。难道美国那些议员,州长别人送上来的钱会不要?不是不想,是不敢,大家都盯着呢。媒体一捅出来,乌纱帽就不保。再看看中国,我的一个朋友的父亲在国内是个市级的官,她老爸说,现在是无官不贪,关键看你怎么贪。我倒是觉得低薪养廉才是出路,中国的政府机构就应该像西方的政府部门一样,工资低,没什么油水,制度订得清楚,没空子可装,需要高薪吸引优秀人才吗?


最后一章作者对于人类未来共同命运的探讨很有意思,他提到国家民族会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共同面对地球对人的承受极限,也许会走向茫茫宇宙,象二十万年前走出非洲一样走出地球。这个听起来很让人振奋啊。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非常漫长的,比如巴以冲突,几千年了,都没解决,一层加一层的血,一层加一层的恨,怎么可能让他们忽然有一天和平共处呢?别说两个国家了,就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宗教的伊拉克,逊尼派和什叶派都互相恨之入骨,民族和国家的消失是慢慢长路,也许永远都不可能。


另外,作者多次提到科举制,称之为人类第二大伟大制度,中国这么多年的科举制度都是重文,为什么会突然轻文重理,到了我们上学的时代都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知道作者在这方面有何高见。


还有,他这本书知识性很强,但生动性不够,现在都是文化快餐时代,大家看什么都是一目十行,谁会花心思看你的长篇累牍,所以建议作者多加点故事,多举点例子,就像charlie munger所做的,用趣闻轶事,而非干巴巴的数据和图表来款待听众。建议作者配一些“花边知识“,吸引读者,加强记忆。


虽然有这种那种不足,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可读性很强的文章。作者是非常之人,做了非常之功,而得这部非常了得的力作。所以,推荐朋友们看看李录的这个现代化系列,一本可以开启你思索之门的书--不知道他会不会出书。


同时,作者李录的故事告诉我们,男人有了钱,不一定要想着去赚更多的钱,也不一定要想着去找二奶,还可以思考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把自己沦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从他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海外赤子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切和一个知识分子(当然他的正式身份是金融大亨)对于历史,时事和未来的思考。当然,思考也不是男人的专利,我这样四个娃的中年大妈也可以有事没事瞎琢磨这些,你一定也可以的,其实周围的朋友都有这个思考力,只是你愿不愿意启动它。就像他在文中提到的,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头脑巨大,计算能力超强。人类最大的优势是人类有智慧,而实际上,人类在精神层次的沟通和思考不仅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需要。--虽然我们思考的时候上帝会发笑。


作者:楚歌,毕业于北京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硕士学位,现任职IBM。一直保持对文字的喜爱,因文字结缘一拨非常投缘的朋友,以文会友,初心不改。


欢迎免费订阅忆乡坊文学城,一个草根的文学原创基地,一个寻找心灵共鸣的地方。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加入忆乡坊文学城,1. 在微信里点击填加朋友,搜索“yxfwenxuecity”,2. 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 3.扫描以下的二维码:

投稿邮箱:yxfwenxuecity@gmai.com.

邮件标题:投稿:作者+文章标题


加入忆乡坊文学城后回复“投稿”,可以得到投稿的更多具体信息。回复“关于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忆乡坊文学城的来历,回复“管理团队”,可以得到忆乡坊文学城背后的管理团队的基本信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忆乡坊文学城以前的文章。


媒体及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yxfwenxuecity@gmail.com。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